瀏覽歷史
有表友反饋,花了十多萬新買的寶珀月相沒戴幾天走時就非常大,時而快五分鐘時而又慢了不少,經(jīng)確認手表為正無誤,那么問題出在哪?新表出現(xiàn)這種情況,老鄧自然第一個懷疑對象就是“受磁”,比如跟手包扣位放在一起、放在音響旁、自動麻將機......等等一切高磁場的地方。
跟表友確認,的確曾佩戴過此表在麻將桌上大戰(zhàn)過,之后去修理店進行消磁得到解決,一切恢復如常。隨科技的發(fā)展磁場在我們生活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,佩表都需小心翼翼,于是更多人將目前轉移到了防磁手表身上。
防磁的確是非常實用的功能,這里老鄧推薦兩款僅供參考~
No.1 萬國工程師iw323902
表徑只有40mm,雖然在細節(jié)上主要延續(xù)了46mm的樣式,不過在整體脈絡上我認為更接近2005年推出的42.5mm的版本。表冠護肩等等細節(jié)是繼承自46mm,不過40mm的表徑比上一代整整瘦了一圈,表款表面的比例、整體的印象都更接近2005年的42.5mm版,甚至是老款的Ingeniuer SL。IWC全線表款基本上是愈改愈大的,這次這個指標性的基本款卻反其道而行,不能不說還滿令人意外的,不過我個人還蠻喜歡這樣的發(fā)展趨勢。
最早加裝表冠護肩的工程師是大工程師,之后46mm的版本延續(xù)下來,一直到這次這款;新款表冠和護肩之間的空隙比之前的都來得大,不過表面處理同樣漂亮。
表盤上沒有時間刻度(之前的有6和12),這點比較接近初代Ingenieur SL的味道;12點鐘采用雙時標,時標的立體造型復雜,中間填有夜光物料,相當精致。
表款的秒針末端也做了夜光,很有意思的細節(jié)。從正側面看會發(fā)現(xiàn)表殼其實有向兩邊傾斜,相對于都是全平面的,這樣的成型難度更高。
No.2 沛納海PAM 00389
這款PAM 00389最早曝光是在13年,Submersible是沛納海的專業(yè)潛水表產(chǎn)品線,一直以來Submersible的計時表圈都是采用跟表殼相同的材質(zhì),刻度之類的標示就直接做在上面,而這也是沛納海的潛水表的一大特征。PAM 00389同樣屬于Submersible,卻首度采用了目前潛水表表圈常見的做法,也就是在金屬的底座上鑲上陶瓷圈。
然而盡管這款首先吸引到我們的注意的是它的表圈,但實際上它的規(guī)格重點卻不在于潛水表這一塊,而是在于它是款防磁表這點。提到沛納海的防磁表第一個會想到的都是他們?yōu)镸ike Horn打造的那幾款,從2004年開始,連續(xù)幾年沛納海為極地探險家Mike Horn特別訂做了PAM 00092 " Arktos"、00186 "GMT Arktos"和00252 "North Pole"等等三款限定款,為了對抗北極圈強烈的磁場,三款表都具備了100,000 A/m的防磁能力。
PAM 00389是沛納海首次以一般款的形式推出防磁表,跟Arktos系列相比外觀上有一個很大的差異就是表圈上的標示,Arktos系列為了滿足極地探險的需求,表圈上標示的是N、E、S、W等等八個方位,而389的則是Submersible標準的分鐘數(shù)字。除此之外Arktos系列都屬于一般的Luminor,PAM 00389則是Luminor Submersible 1950,所以兩者在表殼的四角、表冠護橋上的字樣等等樣式上也都不同。
性能的部份PAM 00389搭載的是P. 9000,這是沛納海的自制機芯,不過盡管防磁結構同樣是軟鐵內(nèi)殼和表盤,防磁能力卻降到40,000 A/m ,但以一般防磁表來說仍然是水準之上的規(guī)格,實用上綽綽有余。表殼采用鈦金屬,比起Arktos系列的不銹鋼自然是輕了不少,也更適合日常生活佩戴。
用戶評論(共0條評論)
- 暫時還沒有任何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