瀏覽歷史
Sam Falls、Urs Fischer、Alex Israel、Nicholas Hlobo、Tchabalala Self及Jonas Wood與路易威登工坊緊密合作,各自設計一款Capucines限量手袋。
Sam Falls利用自然世界創(chuàng)作,他運用攝影技巧及日常物品探索色彩與光線的物質性。他以樹枝、樹葉及花朵等自然物質覆蓋巨型畫布,并從特定位置灑上顏料,再曝露于大自然環(huán)境之中,創(chuàng)作出獨一無二的抽象風景。當移除自然物質后,畫布會留下如鬼魅般的形狀和圖案。每幅作品都與其制作地點,以及當時的氣象和環(huán)境狀況息息相關,成為自然世界某個時刻的獨特見證。Sam Falls 1984年生于圣地牙哥,成為藝術家前曾修讀物理、語言學及哲學,現(xiàn)于洛杉磯居住及工作。
Urs Fischer以大型雕塑及藝術裝置聞名,作品展示他對自然轉化及腐化過程的濃厚興趣。他的作品通常以巨型的日常物品為主題,包括以酸種面包、泡膠及木材制成的實物原大瑞士小木屋、由一包巨型香煙與半張餐椅交織而成的涂漆鋁制雕塑,還有一座重達20噸、高達7米的銅雕,刻劃一盞巨型臺燈從巨型熊仔的頭部彈出。Fischer的近期作品包括真人大小的人形蠟燭雕塑,他會燃點這些蠟燭,直至徹底熔化為止。Urs Fischer 1973年生于瑞士蘇黎世,在SchulefürGestaltung修讀攝影,現(xiàn)于紐約生活及工作。
Alex Israel的作品從其家鄉(xiāng)洛杉磯的角度出發(fā),探索流行媒體、荷里活、名人熱潮及美國夢等議題。他的作品題材廣泛,結合藝術與品牌、文化與商業(yè),所用的媒介亦極多元化,包括油畫、雕塑、壁畫、太陽眼鏡品牌、與加州文化先驅共同主持的長期清談節(jié)目(《As it Lays》)及長篇電影(《SPF-18》)。他的作品以嚴謹而真誠的角度審視洛杉磯,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于這座充滿創(chuàng)意、影響力及欲望的城市中,尋找自己不斷變化的位置。對Israel而言,專注探索洛杉磯及其多姿多彩的文化和社會面貌,以及當地的矛盾與迷人之處,讓人能了解美國以至全世界所迷戀的事物。Alex Israel于1982年出生,畢業(yè)于康涅狄格州耶魯大學(文學士),并持有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美術碩士學位。
Nicholas Hlobo透過其藝術裝置,以及復雜的平面和立體創(chuàng)作,評論于1994年廢除種族隔離制度后南非民主社會的實況,同時探討自己的種族、性別及文化身份。Hlobo 1975年生于開普敦,在約翰內斯堡Technikon Witwatersrand修讀美術,并在當地生活至今。他的混合媒介作品由觸覺獨特的材料熔合或交織而成,例如廢棄的絲帶、皮革、木材及橡膠等。作品中的每一種材料都與不同的個人或政治身份有特定的聯(lián)系,讓Hlobo能以復雜的視覺語言反映及反思現(xiàn)代南非的兩極情況、他自己的位置及他在當中的經歷。
Tschabalala Self的創(chuàng)作探討黑人女性身體在現(xiàn)代美國文化中的圖像意義,以及相關的情感、實際及心理影響。她審視種族、性別和性傾向的交匯點,研究大眾對黑人女性胴體的幻想如何形成獨特的小眾文化,當中包含我們對黑人女性的理解。Tschabalala刻劃的夸張女性軀體,由多層油彩和版畫組成,并采用源自不同藝術和工藝傳統(tǒng)的縫制、印刷和繪畫材料。她于1990年生于紐約哈林區(qū),先后于2012年及2015年畢業(yè)于巴德學院及耶魯大學藝術學院。Tschabalala現(xiàn)于康涅狄格州紐黑文居住及從事創(chuàng)作。
Jonas Wood色彩繽紛的作品展現(xiàn)令人困惑的壓縮空間,滿布不同圖案,令人想起馬諦斯(Henri Matisse)和大衛(wèi)·霍克尼(David Hockney)等藝術大師的世界。來自洛杉磯的Jonas透過重疊和拼貼照片和繪畫等材料,以獨特的形態(tài)、色彩和幾何圖案變奏,改變素材,創(chuàng)作出獨樹一幟的作品。他的妻子Shio Kusaka也是藝術家,擅長創(chuàng)作陶瓷器皿和花瓶,因而啟發(fā)Jonas將妻子作品的輪廓變成“畫中畫”,在作品添上高爾夫球場翠綠草地、珊瑚礁、奇特魚類、籃球、茂密花園或畫家工作室等奪目影像。Jonas于1977年生于美國波士頓,1999年畢業(yè)于紐約赫伯特和威廉史密斯學院,并于2002年取得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藝術碩士學位。
用戶評論(共0條評論)
- 暫時還沒有任何用戶評論